金婚老夫妻欲离婚 上海宝山法院“家调委”助力和好
金婚老夫妻欲离婚 宝山法院“家调委”助力和好
人们都说,结婚50年夫妻之间的感情经过时间的反复敲打就如同黄金一样,坚不可摧、牢不可破,那么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一对“金婚夫妻”闹离婚甚至诉至法院呢?日前,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“金婚夫妇”闹离婚案,最终由宝山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,促使一家和好如初。
儿子觉得母亲不照顾父亲
母亲一气之下“携款搬出”
今年3月的一天,宝山法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——86岁高龄的老兵厉某。厉某与庄某在1968年2月结婚,婚后育有两女一子,均已成家。夫妻俩人几年前将他们名下的房产都赠与了子女,他们居住在其中给了儿子的一套房内。厉某曾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九死一生的老兵,为保卫祖国的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也落下了一身的伤痛疾病,再加上年岁已高,厉某的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专门照顾。而其妻子庄某也已78岁高龄,单靠庄某一个人照顾厉某也有些力不从心,期间还发生了厉某两次在家中休克的事件。儿子不放心二老,便在父母家里安装了摄像头,他经常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二老在家中的生活状态,以防不测。谁知道,无意间,儿子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。儿子在监控中发现母亲庄某经常只是给父亲厉某喝矿泉水、吃方便面,可能是因为照顾厉某太累了有些烦躁,偶而甚至还会动手打骂厉某。子女们经商议,觉得这样下去对父母都不好,便打算安排父母住进离儿子居住地较近的养老院,但是矛盾却由此激化。母亲庄某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了一辈子,但子女却对自己不信任,因而不顾家人反对,独自搬到了另一个养老院,并将家里所有的存款、字画等有价物品都带走了。起初以为母亲只是赌气,没想到过了一两年,母亲还是没有回头。现在,年迈的厉某身体每况愈下,每月的养老金已负担不起每个月的医疗费、生活费等费用,厉某多次与庄某沟通又无果,迫于无奈起诉法院要求离婚。
“家调委”厘清矛盾分别劝说
耐心细致促调解一家和好如初
由于该案的特殊性,双方均年事已高,且矛盾并非不可调和,宝山法院经过当事人同意,将该案移送宝山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进行调解。
调解当日,儿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厉某来到法院,庄某也奇怪地拖着一个行李箱进入调解室。经过询问双方事情经过,人民调解员了解到厉某及其儿子这边认为庄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:第一,庄某不愿意搬去厉某同一家养老院;第二,家里所有的存款等有价物品都被庄某带走,厉某的养老金已负担不起治病的费用;第三,儿子认为母亲庄某将家里贵重有价值的物品送给了她的亲戚。厉某单独告诉调解员,庄某在平时生活中,遇事控制不住情绪脾气急燥、性格比较强势,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一直是自己忍让着。自从住养老院的这两年里,老夫妻俩几乎见不到面,生活上也漠不关心。年前因身体的原因,厉某进医院进行抢救,儿子打电话告知母亲庄某,而庄某却冷漠地声称自己住的太远,不方便过来看他。在人民调解员细致地梳理以及耐心地劝说下,厉某告诉调解员,其实夫妻俩风风雨雨五十年,经历了那么多,感情还是很深的,只要庄某同意与他住同一家养老院,就不离婚。
另一边,调解员立即与庄某进行交流沟通,庄某起初情绪十分激动。在她拖来的行李箱中,拿出40万元的现金,扔在法院调解室的桌上,控制不住情绪,边哭边指责儿子的不孝,称由于儿子认为是庄某没有尽心尽责照顾好厉某,才致使厉某近年来病情加重,故将厉某送去养老。庄某哭着说,“他(儿子)没有考虑我有心脏病、心脑血管疾病,我也是需要他人照顾的一位老人,我还要照顾厉某,我也早已力不从心,无能为力呀!”可见,庄某不同意搬去离儿子近的养老院是因为和儿子的积怨已深,致使矛盾升级激化。
人民调解员知悉此情后,与他们的儿子开展面对面的劝说,让他不要对年迈的母亲求全责备,告诉儿子庄某也是一位年迈的老人,也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到足够的安全感,难免可能会做出一些让子女不理解的行为,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一样重要。在人民调解员耐心释法的引导、入情入理的分析下,儿子潸然泪下,并当场请求母亲原谅,由于他的固执,没有体会到母亲的感受。此时的庄某看着儿子,满含热泪甚至抽搐着身体点了点头,同意与厉某搬到同一家养老院。至此,这对老夫妻的矛盾当场化解,一家人冰释前嫌,重归于好。厉某当场撤诉。
“家调委”在该案矛盾纠纷的化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据悉,自2018年12月底“家调委”成立以来,截至2019年6月,共收案80件,调解离婚5件,调解和好撤诉17件,调撤率27.5%。与快节奏的庭审不同,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时间及倾听,更有利于缓解当事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情绪,揭露离婚纠纷中更深层次的问题。经调解员剖析问题、心理疏导、释法明理后,部分当事人会选择和好撤诉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审判压力。
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胡明冬
免责声明:
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